變廢為寶,自貢兩萬噸秸稈變身有機肥
導讀: 目前,正是油菜籽豐收的季節。近日,在自貢市大安區廟壩鎮的田間地頭、馬路旁邊、定點垃圾站,到處都有成堆成山的油菜籽秸稈。有工人正在開車往來回收,將秸稈送往秸稈粉碎加工廠,制作成有機肥之后,最終達到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目的。
目前,正是油菜籽豐收的季節。近日,在自貢市大安區廟壩鎮的田間地頭、馬路旁邊、定點垃圾站,到處都有成堆成山的油菜籽秸稈。有工人正在開車往來回收,將秸稈送往秸稈粉碎加工廠,制作成有機肥之后,最終達到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目的。
村民收割油菜
據了解,大安區廟壩鎮是有名的“川南肉牛之鄉”,年出欄肉牛1.5萬頭左右,過去由于種養殖生產粗放、落后,在養殖過程中畜禽所產生的大量糞便,和農業種植過程中農作物所產生的大量秸稈,成了困擾農業、面源污染的一大難題。 為了有效地利用好秸稈和畜禽糞便,將其轉化為有機肥,繼而促進農業生產過程的良性循環,廟壩鎮自2018年起,就引資4400萬,建成了一座大型的秸稈回收及畜禽糞便加工處理廠。該企業在2019年正式投產,并迅速形成了年回收、加工12萬噸秸稈和畜禽糞便的生產能力,秸稈收集的范圍覆蓋了周邊的十多個鄉鎮。
收購油菜籽秸稈現場
進入五月,氣溫陡然升高,田地里油菜籽、豌豆、胡豆收割后的大量秸稈堆積如山。如果不及時轉運處理,農戶們將會按照傳統的習慣,將秸稈就地焚燒,或者是任其在地里、路邊腐爛,這都會給空氣質量,以及周邊環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廟壩鎮積極動員廣大農戶,配合秸稈回收,將收割后的秸稈按照規定堆放、上交。秸稈回收企業還對部分主動配合的農戶,給予了一定的獎勵和補貼政策。 據了解,通過咨詢農業環保專家,引進建立的這條畜禽糞便和秸稈回收生產線,采用粉碎、發酵、烘干等程序,每年把巨量的畜禽糞便、秸稈及污泥等,轉化為肥效良好的有機肥。
把油菜籽秸稈運輸至加工廠
今年,兩萬多噸的油菜籽秸稈,經過加工廠粉碎、發酵后,所生產出8萬噸有機肥,不僅達到了變廢為寶,促進土壤改良,助農增收的目的,還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地區,已經廣泛用于香蕉、菠蘿、蔬菜、花卉等施肥。 截至目前,廟壩鎮回收并粉碎加工出秸稈肥料500噸左右,累計收購本地和牛佛、回龍、何市、三多寨等地的秸稈達到2萬噸以上,有力地捍衛了“藍天白云”,減少了野外火災的發生,有效控制了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