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求減少化肥施用量,農業農村部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為緩解土壤退化帶來的耕作障礙。有機肥、微生物肥、生物有機肥等越來越被農業種植者認可。但在利益驅使下,一些商家一心追求利潤,在有機肥原料上“下功夫”,盡可能使用廉價原料;在生產工藝上盡可能簡單化;在包裝上盡可能夸大;在代理商那隨意承諾利潤空間……這難免使得有機肥市場混亂。


有機肥生產全程可追溯,可好?

市面上一些微生物肥,其實就是用有機肥替代,換個包裝而已。甚至市面上還有有機肥含有的菌群數量超過微生物肥料菌群數量。要么是有機肥虛標,要么是微生物肥不合格。農民更是傻傻分不清,什么是有機肥,什么是微生物肥,什么是生物有機肥,基本上是經銷商推薦啥就買啥。
行業專家對有機肥存在疑問,主要是集中在生產原料上。有些生產廠家采用污水處理廠污泥,或者化工廠沉淀污泥、某些工業下腳料甚至工業廢棄的有機物料,這些原料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也增加了有機肥對農業污染的機會。在監管時對最終產品幾個有限的指標進行檢測,不能檢測出原料構成,很難識別有機肥是否達到農業安全標準。同時,檢驗是對送樣負責,即使送來的檢測樣品達標,也未必代表實際生產的產品全部安全。
有機肥、菌肥、生物有機肥如果真的要形成一個巨大產業,就要有相應標準,有一套有效的監管辦法。有機肥、微生物肥等這些相關肥料生產應該全程監管,實現產品從工藝、生產環境,到原材料的追溯。應該要求生產企業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購進臺賬、生產日志、產品隨機檢測,一旦發現弄虛作假,馬上取消生產資質。
在農產品安全面前,社會是零容忍,影響農產品安全的相關農資產品,也應零容忍。只有這樣,那些正規的、嚴格接受監管的企業才會越大越強。有機肥行業才能產生一批生產規模大、生產技術先進、管理水平高的領軍企業。
農產品安全關系到每個公民的健康,農產品質量追溯將成為未來發展重點。作為農業生產的投入品,優質的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等生產實現全程監管、全程追溯,將是農產品追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將是發展循環農業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