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壤有機質的轉化過程看出有機質對土壤的重要性
導讀: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中各種大大小小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豐富的有機質下,土壤中自然形成龐大的食物網,構建健康的生態系統,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是土壤活力的來源,從養分轉化直到病蟲害控制,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有機質本身就是養分的儲藏庫,同時深刻地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假設某一土壤表土有機質含量4%,有機質氮含量5%,一季作物中有機質分解率2%,則土壤有機質供應之氮可達80kg/公頃,此供應量幾乎可滿足大部分作物之需求量,據估算,1%的土壤有機質相當于含有18公斤養分/畝。
同時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機質從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將下降14%。
此外,土壤有機質深刻影響水分的存儲。一英畝大、一英寸厚、含2%有機質的土壤儲水量可達12.1萬升,含量5%和8%的土壤分別可儲水30.3萬和48.5萬升。研究表明,土壤有機質從1%升到3%,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6倍。
當然,土壤有機質也深刻影響著土壤的質地和結構。豐富的有機質下,土壤可以形成穩定的大量的有機無機復合體,具有良好的土壤結構,不僅抗土壤侵蝕,也為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氣條件。
最主要的是,土壤有機質是土壤中各種大大小小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豐富的有機質下,土壤中自然形成龐大的食物網,構建健康的生態系統,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是土壤活力的來源,從養分轉化直到病蟲害控制,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們國家大力提倡增施有機肥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提高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環境。
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土壤有機質的作用原理。
1、土壤有機質不僅是一種穩定而長效的涵有生命機能的物質,而且它幾乎含有作物和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
2、土壤有機質可以豐富土壤中的營養物質, 改良土壤物理性狀,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引起局部土壤pH的暫時下降,可提高磷酸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有機質分解過程的中間產物以及微生物代謝和自溶的物質,與土壤中的多價金屬離子可形成比較穩定的絡合物,從而加強土壤中難溶物質的溶化作用。
3、有機質腐解過程中合成的腐殖質等有機膠體,與土壤中粘土礦物復合成膠體,可改善土壤的結構及理化性狀,使水穩性團聚體和孔隙度增加,容重下降,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加土壤的緩沖性,加速鹽堿地的脫鹽,降低紅壤中活性鋁和游離鐵的危害。
4、有機質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特別是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機狀態存在于土壤中的。因為土壤礦物質一般不含氮素,除施入的氮肥外,土壤氮素的主要來源就是有機質分解后提供的。土壤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需要。此外,有機質也是土壤中磷、硫、鈣、鎂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所以有機質多的土壤,養分含量也就多,化肥可以適當少施。
5、有機質中的胡敏酸,可以增強植物呼吸,提高細胞膜的滲透性,增強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有機質中的維生素和一些激素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
6、土壤有機質中的有機膠體,帶有大量負電荷,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陽離子和水分,其陽離子交換量和吸水率比黏粒要大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它能提高土壤保肥蓄水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土壤對酸堿的緩沖性。
7、土壤有機質供應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養分,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離不開土壤有機質。
上面說了這么多,總結一下土壤有機質的作用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土壤有機質是植物養分的主要來源;
2、促進土壤結構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緩沖性能;
4、腐殖質具有生理活性,能促進作物生長、發育;
5、腐殖質具有絡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綜上,我們根據土壤有機質的這些重要作用,不難看出,如果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多,其土壤肥力水平就高。這樣的土壤作物生長才有保障,高產才有保障。若是有機質含量較少或貧乏的土壤,情況則就相反,有機質缺乏,則作物生長緩慢、化肥利用率低,產量低而不穩,作物抗逆性差···!。
因此,我們應該地想方設法的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肥料的最大效益實現作物增產品質提升,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