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藝流程

首先讓鮮雞糞加入稻殼、腐植酸(調節干濕度和碳氮比)等輔料和復合發酵菌劑,充分混拌均勻后送入日光溫室式發酵車間發酵 。一般根據各地方發酵工藝的不同,發酵一般三到四天。期初三天或四天,是物料溫度保持高溫殺菌作用。若溫度升溫快,發酵條件好可2-3天翻拋一次。當物料開始降溫時, 說明發酵快要結束。物料溫度降至40 ℃以下 , 即可出料 , 送入熟化車間進行熟化。 熟化后可以烘干、粉碎并配制成生物有機復混肥。

20200701692381376.jpg

二、發酵工藝要點

1、給予發酵動力源

為了促進雞糞的快速發酵, 在開始發酵時要給予微生物盡快啟動的能量。加入一定量的麥麩、糖作為“啟爆劑” ,可促進微生物繁殖速度 ,加快發酵物料中物質的降解 ,增強微生物的降解活性 ,縮短達到高溫階段的時間。

2、控制發酵物料中的C/N 比和C/P比

發酵過程是一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和細胞物質的合成 中,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如 :C , N , P ,K ,M n ,Cu ,Ca 等 。其中以 C ,N , P ,K 元素為最重要物質。C 主要用于微生物活動的能源, N 主要用于細胞原生質的合成, P 是磷酸和細胞核組成的重要元素。營養條件中最重要的是發酵物料的C/N 比, 物料的C/N 比對有機物分解速度有重要 的影響 。一般發酵物料的 C/N 比以 25 ~ 35∶1 最好。發酵物如含磷量較少時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抑制,適當的加入無機磷 ,如 :KH2PO4 等,把C/P 比控制在 90 ~ 110∶1 , 可以加強微生物的P 素營養 ,促進物料熟化。

3、控制物料水分

在堆制發酵過程中, 進行著有機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 在此過程中水分是必不可少的。水的作用主要有 :溶解溶質,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均在溶液中;水直接參與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水分的蒸發帶走熱量,能夠起調節發酵溫度的作用。然而水分過多又會影響氧氣的供給, 抑制發酵。所以雞糞適宜的發酵水分為 45 %~ 50 %。

4、控制發酵溫度

溫度是影響微生物活動和發酵工藝的重要因素。發酵過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而放出熱量, 由于物料的保溫作用,使發酵物溫度上升。溫度升高能使發酵速度加快 ,但是由于發酵系統是一種靠酶促進運行的生物化學系統,當溫度超過酶極限溫度時 ,微生物的活動受到影響 ,發酵速度反而下降 。雞糞堆肥發酵的高溫階段最適宜溫度是 55 ~ 60 ℃。發酵過程中進行翻料是調節溫度、供氧的最佳辦法 。

隨著我國無公害農業及有機農業的興起, 我國已有不少地區和機構開發出了適合我國畜牧產業的降解畜禽廢棄物的微生物菌劑, 不僅緩解了我國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而且推動了綠色食品的生產 、開發, 帶動了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的形成 ,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 。

但由于對微生物菌劑發酵雞糞作肥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不足,發酵過程中主力菌種的確定、菌株最佳培養條件、作用機理、以及菌種最佳組合問題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全俄農業微生物所對由雞糞制成的微生物肥料的優勢菌種進行分析表明 :芽孢桿菌屬細菌具有較強的抗性 ,能夠產生抗菌物質 , 抑制植物致病真菌和致病細菌的生長。連賓等從酒曲中分離產香效果好、生長速度快的嗜熱細菌作為發酵雞糞的菌種 , 經鑒定分別屬于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

微生物菌劑的研制是生物有機肥生產的核心部分, 因此選育高效的微生物菌種以及確定復合菌劑中的各菌種組合成為使雞糞變為優質有機肥料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