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耕生產的進步一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變農家肥”成了農家院里的大事。連日來,通河縣祥順鎮新鄉村名冠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車間內機聲隆隆,成卷的稻草粉碎后拌上牛糞,經過高溫滅菌,加工成有機肥。秧苗還沒下地,養分充足的農家肥已經備足。

七份稻草三份牛糞, “蒸”出來的有機肥

社員將稻草拆包、軋碎。
7份稻草3份牛糞
二次加熱變有機肥
16日一大早,社員們就開工了,第一步是將成包的稻草拆包、軋碎,均勻拌入三成牛糞,這就形成了“生料”。“生料”通過卷揚機進入“1號倉”,接受70℃高溫滅菌后,再導入“2號倉”,在倉內攪拌上腐熟劑,通過蒸汽二次加熱,完成快速腐熟。大約半小時左右,一合電閘,傳送帶噼里啪啦將烏黑松散的“成品”攢到大堆上,一鍋有機肥就出“蒸鍋”了。
稻草、牛糞生產農家肥全過程,靠一臺生物質鍋爐提供熱源,燃料也是壓成塊的秸稈,這種燃料比燃煤鍋爐省錢,還更環保。生產原料之一的稻草,是去年秋收后集中離田時備下的,牛糞出自附近村屯的養牛戶。“稻草有的是,牛糞也不要錢,養牛戶還樂不得有人上門給清糞運糞,省得自己清了。”名冠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程志國說:“直接給土地用糞加上秸稈,原地低溫腐熟,也是一種施肥方式。不過,那可比不了現在的高溫腐熟后再施肥效果,經過高溫處理的糞肥,不僅肥力更強勁,最關鍵是滅菌徹底,秧苗不易得病,這是保障有機種植的關鍵。”
腐熟機械“能吃能干”
每天吞下4噸秸稈
去年,名冠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建成了這個有機肥車間,一共投入了240萬元,光這臺機器就花了88萬元。陳志國說:“可別小看了這個大塊頭兒,別看它貴,確實能干,每天可吞下4噸秸稈,能出產萬余斤有機肥,‘能吃能干’。”

記者看到,千余平方米的有機肥車間,腐熟機械只占了一角,絕大部分空地都留出來堆放糞肥,即便如此,每隔十天半月,社員們就要集中清運一次,開著四輪車把這些肥料撒到田里。陳志國說,早在幾年前,通河縣就實現了全域水稻綠色種植,下一個目標是打造高標準農田,全力推行有機種植,村里目前已有幾萬畝有機稻田,還依仗著這個車間出產的有機農家肥“黑土生金”。

如果您也想生物有機肥的話,態沐生物可為您提供全套技術支持和有機肥專用生物發酵劑。讓您輕輕松松發酵好生物有機肥。